“肾透析?是不是就像水龙头坏了要装个过滤器?”不少人一听“透析”两个字就觉得事态严重,好像这人要“走到尽头”了。其实,肾透析并不是“终章”,而是“续命的转折点”。它就像是人生中的一次转弯,你可以慢下来,更可以活得更久、更好。
但是,做了透析就万事大吉了吗?答案当然不是。就像换了发动机的老车,如果你还是油门踩到底,不换机油,不保养,照样会抛锚。今天我们就来讲讲,透析后有三件事,千万别再做了,真的是“动一动,毁一片”,不当回事儿,吃亏的是自己。
那么,这三件事到底是什么?为啥说“别害了自己”?又该如何科学健康地过日子?咱们今天一口气说清楚。
肾透析,到底是怎么回事?
别急着跳过这段,搞懂“敌人”,才能对症下药。
肾脏是体内的“净化工厂”,每天过筛子似的把血液里的“垃圾”过滤掉,然后通过尿液排出体外。但当肾功能掉到只剩下10%不到时,这个“工厂”就要罢工了。透析,就是给它请了个“外援”——用机器或者腹膜帮助清理毒素。
目前中国的慢性肾病患者超过1.2亿,其中终末期肾病人群日益增多。透析虽然救命,但它不是一劳永逸的“万能钥匙”,而是一个“勉强维持”的生命通道。
我们要做的,不只是活下去,更是活得好。
第一件事:不要“想吃就吃”,饮食禁忌不是吓唬人
很多人一做透析,心里反而轻松了:“反正毒素都透掉了,我还怕个啥?”于是烧烤、火锅、小龙虾,轮番上阵,仿佛“重获新生”。
你以为是“吃货自由”?其实是“加速报废”。
透析并不是万能清道夫,它清理的毒素有限,尤其对钾、磷、水分的清除效果并不如想象中那般“完美”。
比如高钾血症,就是肾友们的“隐形炸弹”。一个不小心,心跳骤停,说没就没。2024年《中华肾脏病杂志》的一项研究指出,约有30%以上的透析患者在透析间隙出现中重度高钾血症[1]。
怎么办?
不是说“啥都不能吃”,而是要吃得巧。建议:
适当摄入低钾蔬菜,比如冬瓜、黄瓜、茄子,煮前可以焯水去钾。
少碰高磷食物,如动物内脏、虾皮、蛋黄、豆制品。
控制水分。不是口渴就狂灌水,医生不是不让喝水,而是怕你“水漫金山”,心衰、肺水肿,说来就来。
有位贵州安顺的患者老张,喜欢喝汤,一碗羊肉汤下肚,第二天就“胸闷得像压了石头”,进了ICU。医生说:不是汤有毒,是你身体装不下了。
第二件事:不要“心宽体胖”,运动懒不得
不少人以为透析后就该“猫着”,怕累着、怕出汗、怕感染,于是天天躺在床上,活动半小时都嫌多。
问题是,越躺越虚,越虚越躺,成了恶性循环。
2023年《肾脏与透析》杂志的一项研究数据显示,规律运动的透析患者,其生活质量评分比不运动者高出35%以上[2]。而且,运动还有助于改善贫血、骨质疏松、心血管功能下降等透析常见并发症。
“那我还能跑马拉松?”当然不能打鸡血过头。但适当运动,真的对你有好处。
走路是最好的运动。每天饭后散步30分钟,哪怕是室内走动,也有帮助。
可以尝试太极拳、八段锦这些温和的传统运动,尤其适合南方湿冷地区的患者,如湖南、江西等地,能驱寒、活血、缓解疲劳。
但要注意,运动量要量力而行,一旦出现气短、心悸、头晕,就该停下来歇歇脚。
第三件事:不要“心大不查”,定期检查马虎不得
“我透析都做了,还查啥?”——这句话听着是不是有点耳熟?
透析不是“终点站”,而是新的“起跑线”。如果你不定期复查,就像开车不看油表,堵车、熄火、爆胎,哪个先来都不稀奇。
特别是以下几个指标,透析患者要像看天气预报一样,时刻关注:
血钾、血磷、血钙、血红蛋白、血压、体重变化、透析充分性(Kt/V)
浙江温州的陈阿姨,透析两年一直状态不错,结果一年没复查血磷,突然出现严重瘙痒、骨痛,才发现血磷高得离谱,差点诱发全身钙磷沉积。
建议:
每月抽血一次,记录变化。
每季度做一次腹部B超或心脏检查,特别是心包积液等并发症的风险。
有条件的,可以申请当地慢病管理项目,比如上海、北京、杭州等城市已经建立起完善的肾病随访系统,可通过社区医院进行跟踪管理。
冷门但实用的小知识
你知道吗?日本一些透析中心会根据患者当天的天气、湿度和饮食状况,动态调整透析方案。
这种“个性化透析”正在成为趋势。
再比如,芬兰的研究指出,透析患者如果能保持良好的睡眠质量(每晚7小时以上),其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可下降25%[3]。所以,别把“失眠”当小事,可以尝试薰衣草香薰、温水泡脚、冥想训练改善睡眠。
不同地区,不同应对
东北地区冬季寒冷,透析患者更容易出现血压波动和关节僵硬,建议冬季增加室内运动,注意保暖,食物以温补为主。
西南地区如云南、四川,湿气重,容易诱发皮肤感染和代谢紊乱,建议饮食清淡,避免辛辣刺激,适当喝点薏仁水、茯苓汤,有助祛湿。
沿海潮湿多盐,广东患者要注意控盐,别让“咸鱼变身高血压”,可尝试用柠檬、香草代替食盐调味。
透析生活,也能活得有滋有味
要记住,透析不是“终章”,而是“中场休息”。管理好饮食、坚持适度运动、定期复查,你依然可以下厨、旅行、跳广场舞,继续热气腾腾地生活。
别被“肾透析”三个字吓住了,它不是终点,而是转折。你需要的,不是束手就擒,而是科学应对。
最后,话说回来:哪三件事透析后不能做?
别乱吃!别懒动!别不查!
听起来简单,做起来却不容易。但你若坚持,日子也能过得像春天一样,温暖、明亮、还有点甜。
参考文献
[1]中华肾脏病杂志编辑委员会. 中国肾脏病临床实践指南——血液透析患者高钾血症管理[J]. 中华肾脏病杂志, 2024, 40(3): 145-150.
[2]李晓霞, 周玉兰, 黄娴. 规律运动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[J]. 肾脏与透析, 2023, 32(4): 211-215.
(免责声明)本文所述内容,均基于现有科学知识和中西医理论整理而成,旨在为读者提供健康科普信息。图片都来源于网络,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,请及时联系我们,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!如有任何健康问题请咨询专业医生。